2010年,我在
北京开了一家实体店叫“
螺蛳粉先生”。店铺很简陋,在
海淀区一个菜
市场里,当时只有5张桌子,连我一起只有4个
员工,
投入的资金也不到10万元,但是却占用了我大部分的
精力。有时候
生意忙,凌晨两点都不能休息,因为
螺蛳粉这个东西要做很多
准备工作,第二天早上七点又要起来去采购。刚
开始那段
时间太
辛苦了,但是相对
上班来说,收入还不错,一年之后得到的第一桶金也算可观。
我在2011年的时候开了第二家“
螺蛳粉先生”店,但因为是临时建筑,营业不到一年被拆迁了,所以损失了20多万。随后,我突然冒出了在当地开淘宝店的
想法,并
开始和
朋友研发怎么设计产品。
2013年3月,我们的淘宝店开张了。因为实体店的名气也不小,所以淘宝店一开就非常火爆,当时根本供不应求,天天
加班,我记得是13天就卖了1万碗。延续实体店的做法,
电商也主要做
螺蛳粉这个品类,但区别于实体店的是,
电商主要做的是
螺蛳粉的真空包装以及各种配料。
螺蛳粉的定位人群是不
爱做饭的
年轻人,微博
营销跟本身定位也
比较贴近。我们细
心观察每一个来到店里的顾客,并在微博上形成了“
螺蛳粉先生家的顾客”这个栏目,用微博记录店里好
玩的顾客和好
玩的事,也有
温暖的、搞笑的、煽情的。这很快吸引了一些文学吃货的
目光。
此外,我还用微博做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例如赠送话剧演出票,发微博截图就可
参与团购优惠,
鼓励顾客拍下店里的
螺蛳粉成品照放到微博参加互动。甚至
端午节的时候,我
家人包的粽子,都统统送给了顾客。
当然,我也有自身
优势,
作为作家,
自己的圈中好友常常在店里聚会,作家柏邦妮、蒋峰、蔡骏、吴虹飞,美食家陈晓卿等微博红人都是“
螺蛳粉先生”的常客,饕餮一番后难免要在微博中晒晒。“每当有大V@了我,当天的粉丝数都会有100以上的增长。”随着“
螺蛳粉先生”越来越火,名人效应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
知道了“
螺蛳粉先生”,我做过粗略统计,有80%的客人是从微博上
知道我们的。
我
总结了下
营销成功的
原因:第一,实体店
生意和口碑都很好,赢得了一部分忠实的顾客群体;第二,我采用微博
作为宣传本店的载体,这些忠实的顾客都聚集在我的微博里,
关注我的微博,并且经常互动;第三,我有些大V的
朋友帮忙吆喝,他们有着更大粉丝群体,所以
宣传面就广了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确保
品质,只有回头客多了,
生意才能稳定,只有口口相传了,
生意才能越做越好。
即使是同一件商品,不同的厂家
生产的都是有一定区别的。同一个配方,不同的人、不同的
环境和不同的原材料都会做出不一样的
味道。我最大的特点是尽可能为顾客着想,常常站在买家的角度分析:我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我买了你的产品之后会不会继续买你的产品?
做
任何事情都一样,要善于换位
思考,比方说,你开饭店,你要
爱吃你弄的东西,客人用什么碗筷,你就用什么碗筷,客人吃什么东西,你就吃什么东西。只要
做好了这些,你
问心无愧,就不怕
失败了。
中小
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都很
薄弱,低
成本的微
营销作为营销手段就非常
合适,首先,它不
需要付广告费,还可以通过搜索的方式,精准地找到
目标用户。其次,餐饮服务业通常和用户高频接触,接触中的趣闻逸事可以直接拿来
作为营销的内容,增强用户的黏性。再次,微
营销的互动也是可以
学习的。一方面可以让用户认可
品牌和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地
完善自己的服务和产品,不断
提升品牌质量,做到
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