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初二那年的
暑假,一个
意外的发生让晓鹏的
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
父亲在山上砍树时不小
心被倒下来的树砸中,
父亲没能躲过这一劫,就这么离晓鹏和
家人而去。
事情发生的如此突然,突然得简直像小说中描写的噩梦,而晓鹏,多么
希望这真的只是一场噩梦。
“一接触到化学我就异乎寻常地
喜欢,自那时起我就
梦想以后要成为一名化学家。”一谈到化学,晓鹏就掩饰不住
心中的喜
爱,脸上充满了
期待和向往。而他不仅
停留在畅想阶段,更用
努力和
汗水成为了他所在的高中有史以来第一个被
清华录取的
学生。2010年,晓鹏如愿进入了
清华大学化工系,
开始了
真正的化学之旅。
正如《阿甘正传》里说的那样:“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
永远都不
知道下一颗是什么
味道。”
晓鹏也不会
知道,在仅仅不到一年之后,他在刚刚入校时参观化学实验室中
见识到的那许多新奇的仪器,他竟再也没有
机会去亲手操作了
“我多么
希望当时就进入实验室操作那些器材,那么现在的我就不会徒留
遗憾了。”晓鹏的
回忆里充满了
遗憾和不舍。
在大一期末的一个备考之夜,他突然感到全身麻木,无法动弹,他试图
挣扎却
摔倒在地,甚至剧痛难忍。晓鹏的室友们见状立刻把他送到了
医院,经过一个星期的诊断,晓鹏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瘤。
脊髓血管瘤又叫做血管母细胞瘤,发病几率占脊髓肿瘤的1%——5%,
严重后果将导致截瘫或1/4瘫。因为血管瘤附近的组织
水肿,晓鹏无法立刻手术,只能在病床上无助地
等待。在长达三个月的煎熬后,晓鹏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这个复杂的手术做了整整9小时,这9个小时对于晓鹏和他的
母亲来说,都太过漫长。
术后,晓鹏的血管瘤被摘除,但手术只是
帮助他右半边身体恢复了些许知觉,而左半边身体依然麻木无法活动且时刻都要
忍耐巨大的
疼痛以至于无法入眠。因此晓鹏不得不回到湖南老家,暂时
告别他的
学习生涯。
他曾
迷茫地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也曾消沉地用最坏的情景设想
自己未来的
人生。但是每当他看到
母亲憔悴的脸庞和始终如一的照顾,他就想起
曾经向
自己许下的
诺言。“我的
母亲怎么办?她一直无怨无悔地照顾我,我却还没有报答过她;我的妹妹怎么办?她还那么小,长兄如父,我必须好好照顾她;还有,我的
梦想,怎么办?”晓鹏无数次地问
自己。
在复健刚
开始的时候,晓鹏完全不能够站起来,两个人扶着他都站不稳,但是晓鹏依然
拼命逼迫自己站着,半分钟,一分钟,
十分钟,腿都麻了,他也不肯
放弃,
慢慢地,他也能够站几个小时了。
会站立之后,晓鹏
开始重新学习走路,这是一个比小孩蹒跚学步更加
艰难痛苦的
过程。即使被两个人搀扶着,他的两条腿依然一直不停地发抖,每一步都走得特别特别
艰难,但
慢慢地他终于可以扶着墙壁走了,虽然很慢很慢,虽然非常不稳,有时候还会重重地
摔倒在地。
经过两年的
积极锻炼,晓鹏终于再次回到了
清华园中。但
遗憾的是,晓鹏的左半边身体仍然没有康复,出行和
生活还是要倚仗
轮椅的
力量,同时因为无法进行实验操作,他再也不可能继续化学的
学习了。
学校为晓鹏和他的
母亲安排了带有电梯的公寓,并为他提供了校友励学金的资助;数学系的
老师为了晓鹏更便利地上课特地将教室换到了一楼;有校友赠送晓鹏一台电动
轮椅,让他的出行变得更加顺畅;原先化工系的
老师也仍然
关心他,一直给他发放
生活费补助;身边的同学也纷纷
帮助鼓励晓鹏,让他能够
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对于这一切,晓鹏
心里都
感恩铭记着。
“扶摇而上九万里”
今年晓鹏和他的一些同学发起创立了
清华无障碍协会,志在
宣传无障碍通行的理念,并且
希望能推动
清华成为全国第一所无障碍通行的高校,让残障
人士与
老年人都能在
校园里便利地
生活。
正如泰戈尔所说,“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在接下来的
校园生活中,晓鹏决
心更加
努力地
学习,他
微笑着说,“
如果幸运的话,也许我可以成为一名
老师,能够一边钻研学术一边教书育人。”我们也
希望在
未来某一天的某间教室的讲台上,能够看到晓鹏那瘦削而又
坚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