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样的
生活,向往的人多,能够
真正做到的,或许是凤毛麟角。这就像
男人都想娶个风情万种的绝色佳人,想的人多,做到的很少。
生命不一定都给人这样的“不亦快哉”的
生活,不一定都能让人
潇洒、惬意、舒
心,毕竟人能进入这样化境的不多。国家的兴亡、世事的沧桑、
生命的
艰难,总是投射到人们的
心上,从而在
行动上表现出来。
人不可能没有
时代的烙印。在历史的大潮中,在
时代的巨浪里,人只能“寄蜉蝣于天地,渺沧
海之一粟”,被
时代所裹挟,
愉快或不
愉快地蹒跚
前行。安史之乱时,杜甫的
心伤了、
泪流了、身
累了,由盛世到战乱、由
任性游
玩到
狼狈逃亡,让这个
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气淳”这样济世
理想的人,禁不住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的哀叹,看到
美好的事物,那
美丽的鸟,那
烂漫的花,不再陶醉其中,
心旷神怡。想到遭此兵燹,一派破败,国破家散,而是更
伤心、更落寞;虽然写的是乐景,但抒的是哀情。
年龄半百,遭此天上地下的变迁,总是会感一番时事、叹几声流离、流几滴老泪、饮一杯浊酒的。可见,
如果不是超人,甚至于
庄子这样“齐物”者,或许都
摆脱不了
时代的
影响,
时代的烙印总会或深或浅地印在人们、特别是
敏感的文人的
心上。
人生总有
别离,壮别总是少的。有时,好友的
离别,特别是带着一身冤屈
离别,也让人唏嘘叹息不止;让
人心里涌起酸酸的、
苦苦的、涩涩的的
滋味。特别是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式的,感同身受的分别,总给人
内心以猛烈的震撼和冲击,让人空落落的。飘逸豪放
潇洒的李白,在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到边远的龙标后,也忍不住写下“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随到夜郎西”。要
知道,在古代那种交通情况下,这一别,天涯一方;这一别,天涯孤旅;这一别,或许
再见在梦中;这一别,或许等到到那个
世界再
相见。这些总会让人有些黯然销魂、撕
心裂肺。
时光在走,人在衰老,也会让人不
痛快。有点二楞的刘禹锡,
喜欢弄性尚气,办
事情直来直去,有仇报仇,有冤伸冤,很有点熊
孩子的
味道,很得嵇康的真传。天也不怕,地也不怕,人也不怕。但
时光的流逝,有些调皮捣蛋的他,已没有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调侃与、淘气,而有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沉重感叹、哀伤。对
生命时光的感叹,是人之常情,是
世间常态,或许更能引起人们的
共鸣。刘禹锡是一个很好
玩的角色,好像对什么都不
在乎,但对
时光他还是
在乎的。
世间没有忘情
水,只有
相思泪。晏几道在《蝶恋花》中写道,“春梦秋云,聚散真
容易”;“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杜牧说:“蜡烛有
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辛弃疾也说:“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元好问还说:“问
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人可以
忘记很多,但总会被情所困,割舍不掉那个“情”字,真乃“系我一生
心,负你千行泪”;“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人生总有相
爱之人的相离相别,总有“生不同床死同穴,发不同根
心同热”的痛彻
心扉的
遗憾。男女之间的相别之
苦、
相思之痛、相忘之难,总是最
容易遇到、最触
伤心肠的。谁让人是一个
感情动物呢?但
如果人都冷血,或许真的没有文学了,最起码没有
诗歌了。因为诗的背后总有
女人,
女人背后总会有诗。说一个
女人是有
故事的人,这个
女人已经不同寻常;
如果说这个
女人是个有诗的
女人,大概已经是国色天香了。能入诗的
女人,比如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大小乔,似乎都是美女;丑女入诗的还真的不好找。
个人际遇的变迁,也会让人伤痕
累累。《
红楼梦》的作者曹
雪芹,本是个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但家道中落,生于
繁华,终于沦落;也
落魄到“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迫地步,这种落差,那种落寞,只有当事者,感触才是铭
心刻骨的,更深地
理解世态炎凉。所以忍不住写下了“满纸
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
红楼梦》。或许要
证明这个破落户也
曾经阔过,是一个有
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