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志平
你
希望换一种
职业吗?像罗伯特·
海因莱因(RobertAnsonHeinlein)一样,从工程师到科幻作家?抑或像大前研一一样,从核工程师到
管理咨询顾问?日复一日
重复无趣的
工作也许进一步刺激了你的这种
想法。既然这份仅仅
满足温饱的饭碗岌岌可危,何尝不抛开一切,从头再来?
哈佛商学院教授埃米尼亚·伊瓦拉向人们揭示了
转变职业生涯的新方法。
这种“先计划,再
行动”的思路流传甚广,听上去令人感到
安全踏实、合情合理。
然而,伊瓦拉的研究令人震惊地发现,它会导致最悲惨的
结果:你会一无所获,你最初
渴望的
职业永远无法
实现。
实际上,斯坦福
大学心理学家黑兹尔·
马库斯(HazelMarkus)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可能的
自我”(possibleselves)。什么是可能的
自我?就是你对
自我所
希望、所预期、所
恐惧。
佛家有三毒:贪、嗔、痴。
儒家君子之道有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在西方
心理学中,根据
马库斯的定义,可能的
自我是三我:
希望我、预期我与
恐惧我。
?传统方法第二步:找信得过的人参谋
我们
习惯性地认为
完成自我重塑是可以一步到位的—
如果有了
改变的愿望,只需做个
决定就行了。传统方法告诉我们,别用微小的、表面上的
调整来愚弄
自己。实际上,急切的重大的
改变会欲速则不达。一步一步地采取一些小的措施反而会使我们在
重新界定
自己的
职业身份时,做到更加全面和更有依据。
大多数
职业生涯的
转变都
需要3年左右的
时间,这个轨迹很少成为一条直线—我们进两步退一步,最终驻足的地方会让
自己大吃一惊。
选择六,做一些和美食、红酒、法国有关的
事情,让世人
了解法国。
共同活动
原则。在建立人际
网络时,应该注意与能够参加某些共同活动,如某些志愿者组织举办的活动的人链接。
类我
原则与邻我
原则侧重的,是我们不应该总是与哪些人
交往,共同活动
原则侧重的,则是我们应该与什么样的人
交往。
在
学习共同体中,你还
需要寻找一位角色榜样(rolemodel)来指导和
衡量你的进展。从他们身上,你可以
了解到
未来可能的
自我。同样,你
需要尽可能让角色榜样成为
自己新的导师。
“
职业身份”还由形成你
生活中的事件,以及串联“你过去是什么人”和“你将成为什么人”有关的
故事确定。你
需要发现或
创造促成
转变的催化剂或触发事件,把它们当作你改写
生活故事的由头。
你
需要为
自己的
职业生涯
转变做出解释,
创造出你寻求变化的诱因,也就是为一些事件做出解释,然后将这些事件串成一个
故事:一个有关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
故事。
那些
人生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豁然
开朗,此后的
心路
海阔
天空。就像主题曲的最强音一样,这些悟道时刻构成
激励后生小辈的素材。
“先计划,再
行动”的传统方法更多地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固守以往的
位置。现在,
重新启程,你
需要先做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