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许多人不
适应,明明做得好好的
项目,怎么说停就停了?新的
项目又从来没有接触过,怎么做?所以很多人萌生了退意。只有他不但没有走,还一边卖力地做
规划、做方案,一边挨个给大家做
工作。硬生生一个人
稳定下了
部门的军
心。
后来我私下跟他聊的时候,他说:其实很多人私下问他,
调整太频繁,做的
事情一直在变,并不是一件好事,你为什么不走?
无论什么样的
工作,它给你提供的,都是一个完整的
实践环境。你所有学到的
知识、
技能,都可以应用到
工作中,获得检验和
实践;另一方面,
工作会使你接触到许多之前没有接触到的事物,
了解社会上各种事务的实际流程,而这些,都是你可以去
学习、吸收,弄懂它们背后的逻辑和原理的
机会。
简而言之,
工作可以使你
真正看到
自己能力的边界,又能为你揭开许多你从未想到的东西。
以前就职过的PR
公司,有个新人以非常快的
时间,
完成了从AE向SAE的升迁,比
别人快了整整半年。她是怎么做到的?很
简单。她刚接手的
工作跟其他人一样,就是做数据的录入和整理,
无聊又繁琐。但是,她没有仅仅按照上级的指示去进行
重复的填数据
工作,而是会去
思考:这些表格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是不是最合理的?如何改进
才能够更
高效地呈现有效信息?
过了两个月,她深入自学了EXCEL,摸透了这些数据,
重新设计了一个表格模板,将之前复杂的多个文件简化成了一个,一下子减轻了三分之一的
工作量。
再
单调、再
无聊的
工作,就算只是登录数据,也藏着许多可以挖掘的
机会。
永远不要觉得你的
工作足够
简单了,只有当你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你才有
资格说它足够
简单。而在这个
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去
学习,只是经常被我们忽略了而已。
大
企业的
市场部新人,首先接触到的
工作就是贴发票、填报账单,日复一日地填。这是一项极其
无聊的
工作,也令许多新人难以
接受。但是,「
成长心态」的人会怎么做呢?
他们会
思考:为什么要贴发票?报税的流程和规定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发票可以用、什么不可以用?发票的来源和
渠道有哪些?除了发票还有哪些报销和领款的方式?
如果凑不齐发票,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
解决这个
问题?这些方法
靠谱吗?如何能找到
靠谱的
渠道?等等。
这些
问题,在你还在
学校里、没有去接触
社会的时候,你是不会去
思考的(唔,做社团活动
需要报销的除外)。只有当你切实地面临这些流程和琐事,它们才会进入你的视野。
无论你喜不
喜欢,每天8小时总是逃不过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把它
利用起来?
这个流程合理吗?
这种方式是最优的吗?
我还可以如何进行优化?
诸如此类。
发问的目的,并不单单在于优化操作、减轻
工作量,而是,在这个
过程中,你会去摸透与这项
工作相关的一切,去深入
了解它背后的运作方式,去建立
自己的
思考模型,以及去发现
自己思考中的谬误和轻率之处。
但凡有新人入职,我都会
要求他每天写日志。日志
需要包括下面的内容:今天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
成绩?犯了什么
错误?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可以如何应用在你的
工作上?等等。
写这份日志并不是给我看的,实际上我也不
需要看,我
希望的是,新人们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对
自己每一天进行
反思和
梳理。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不好,还能如何
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不断记录每一天获得的
成绩和
进步,可以逐渐
累积「
成就感」。
「黄金
时间」是什么?就是雷打不动,无论如何都不能被
影响和干扰的
时间。它可以是一小时,两小时;可以是
上班前的
早晨,也可以是入睡前。依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10年后,我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然后,挑出那个令你最向往的图景,把它进行分解:为了成为这样的人,我
需要进入什么行业?
需要做到什么程度?
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以此类推。
如果在这个
过程中遇到
任何不懂的地方,比如对行业有
任何障碍和疑惑,把它记下来,去问对这个行业
熟悉的人,去网上查询资料,去弄懂它们,将其贯穿成为一条线。
比如,你想转行做
互联网,
准备从新媒体切入,那么你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