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霄丨文
唐彩斌,被许多被很多数学大家唤作“小唐”的唐彩斌,却是拥有“”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杭州市政府“131”中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首批公派中小学教师留英访问学者,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编委,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城区教育学院研究员等头衔的年轻学者。《思想改变课堂》是他的专著名,也是他教育追求的座右铭,因为唐彩斌觉得,“只有把思想落实到了课堂,才能体现在孩子的身上,这样的思想才有力量!
全书共分3个篇章,第一篇“专家访谈篇”,张景中等知名学者阐述数学的本质,从教材角度探讨课堂教学的真谛、辨析“大纲”和“标准”的区别,指引有效教学的方法。第二篇“理论研究篇”,对教材比较、教育技术运用等热点问题给出独到的回答,富有独特的眼光。第三篇“教学实践篇”,收录了作者10多年千锤百炼的经典课例,可谓争奇斗艳。下面是一些我读书之后的点滴感悟。
感受一:居高临下看数学。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看教材,却看不到教材里所隐含的其他元素。以至于设计公开课教案时,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其他资料的帮助,很难将备课进行到底。那是怎么了?如何理解教材?如何设计好精心的教案?我在读了《思想改变课堂》这本书的其中一个篇章时,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应注重数学本质,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就像书中所说的,当我们看到教材时,眼里不能只有简单几幅画面,几个数字,我们应该要看到这些画面背后所折射的不同的背景,来自不同方面与之有关的知识,在脑子里就要能够及时的闪现,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我们的课堂就是非常的淡白与枯燥。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片段,“一百万有多大”,让学生认识“一百万颗黄豆有多少体积”。在体验一百万时,它一定是从一开始,然后到十、百、千一点一点数出来的。当数目很大的时候,数起来很费力。让孩子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还是很有好处。不过,我们本质上还是要关注100万这个数的结构。至于说100万粒米有多大,这个不是数学要研究的问题,这是个别的体验,100万粒米、100万颗花生、100万个篮球有多大等像这样的问题是没有穷尽的,也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体验的。张奠宙老师提出:我们要把精力放在100万的结构上面,比如100万里面有多少个1000,100万里面有多少个1万,我们每人捐款1000元,要捐到100万需要多少个人捐,这样的素材不仅有现实背景,而且还有数学意义,可以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缺少这一理性的阅读,那一切都是空的。聆听了张奠宙教授的细心解读,终于让我明白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真谛与境界。
小学的数学大多以课堂思维为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时必用的方法,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提问指向性极强,往往直接引领学生的思维向预期的方向推进。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要避免出现: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师生一问一答式,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
比如,教师教“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我们可以不利用书本已给出的几组数据,而只给学生出示一条18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剪成三条整厘米的线段。在拼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的能拼成,而别人的就拼不成。于是就产生了深入思维的欲望。探究得出第一个结论:三条形中两条短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边长边。那怎么会出现“任意”二字?学生怎样才能真正理解?如何改变其中一条边,使得这个三角形成立?学生在冲突中,不断地修正、补充、完善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从换某一条边的环节设计,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宽度与广度。同时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教师应该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上设计教学,应该抓住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本质,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调控教学,引领孩子学会数学地思维。
教学改革需从改变一点点开始,然后一点点改变。教师的工作不单只是每天重复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只有坚持不懈地反思教学成果,研究教学质量,把理论与实践不断相结合,从教学中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再教”中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正如唐彩斌老师所言“思想改变课堂,课堂也可以影响思想。如何基于原有的优秀成果传承与创新,如何基于实践提升理论形成思想;面对课堂教学,如何以学论教,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本真色彩……”这些都有待于每一个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深入思考、研究和努力,“教学改革需从改变一点点开始,然后一点点改变。只要志存高远,静心探索,终究能实现远大的教育理想”。
《思想改变课堂》一书是浙江省教坛新秀唐彩斌的作品,唐彩斌老师师从张天孝,朱乐平,参与编写浙教版《数学》多次在优质评比中获奖,而我仅仅有幸听到过他的课,觉得他的课堂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设计精巧独特,理念务实求实。
翻开书前面一章是专家访谈篇,访谈就是这样“直来直去”略显锋芒,但恰能显露思想,比起那些“绕来绕去”的理论阐述,这种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访谈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读得出来,学者的视线,努力接近教师的视线,希望读者有一种“问我所问”的期待。专家教授的回答更是精辟独特,数学家直指数学本质,居高临下,让人读后豁然开朗。专家教授回答虽然有各抒己见,但逻辑缜密,经验具体,理论深刻,“数学教育”,“教育数学”的含义是什么?分数基本性质到底是什么性质?“标准”与“大纲”本质的不同是什么?……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详细回答,让我豁然开朗,受益非浅。
在理论研究篇,唐教师从理论的视角对实践进行分析。这些理论研究丰富多彩,涉及多个领域。有关教材的比较研究,有教材某一领域的系统的系统分析,有教育技术的研究,还有更多的来向课堂教学的经验提问、理论总结,怎样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设计问问什么,怎样对待应用,问题的教学,让我读到了唐老师独特视角下理性思考的解答,对我平时的教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在教学实践篇,精选了10个课例,从案例中我从课堂中听出老师的思考,看出他努力在探求的变化,感受到他努力在追寻的数学教育价值,数学概念如何建立?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等,他的尝试和探索都给我带来了新意,触发我的思考,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