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圈,叫做舒适圈。
这一个月我一直在全国各地出差,回到
北京,见到一个许久没见的
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他刚刚被
公司解雇。我问他,一个月没见,最近忙啥呢。
他说,没忙啥,呆着呢。
我问他,啥叫呆着。
他挠了挠头,说,我也不
知道,就觉得
时间好快,这一个月啥也没干就过去了。
旁边的
朋友在
创业,整天焦头烂额,于是问,啥意思,还能有这种
状态,一个月不
知道做了什么?我要给你点一首歌《
时间都去哪了》……
他说,滚。
我说,其实我特别能
理解你,你这个月是不是觉得
自己过得特别无忧无虑,恨不得连
电话都想丢了。
我点点头,想起了《肖申克救赎》里的一句话:这些墙挺有意思,一
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
习惯它,
最后你不得不
依赖它,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体制化)。
人有一种
习惯,就是总
喜欢在舒适
熟悉的
环境呆着,这种“
舒适区”一旦被建立,就会变得无比
依赖,
慢慢地
爱上了周围的墙,恋上了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
世界。
她想了想,说,你别说,好像还真没有。
我
曾经见到一个在
医院门口收费的哥们,每天摆着一副臭脸,谁也不能多问他一个
问题,否则他会大发雷霆。可是他一下班,脸上就露出了
笑容。后来,我
明白了,只有下班后,他才走出了
自己的
舒适区,
开始了多姿多彩的
生活。
其实,每个
人心里都有墙,甚至每个人都有属于
自己的围城,就像每个远行的人,也都记得
回家的路。不过,人的区别不过是围城的大小而已。
人应该要有一颗愿意
挑战的
心,有一个
喜欢探索的
心态,学着做一些没做过的事,
尝试见一些没见过的人,试着在
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我跟他们说,不去坐班不是不
全力投入,相反,很多人每天坐八小时一周坐五天,也就干了十个小时的活,搞得
自己也郁闷。而我给我
自己安排时间,是
主动的,
工作十个小时,
效率可能是二十个小时的。
关于走出
舒适区,并不是盲目的
辞职,相反,你应该有一份保底活下来的
工作,除此之外,一定要给
自己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去吃一次没吃过的超辣鸡翅;去
表白一个只见过一次的
姑娘;去看一本一直想看的书;和
闺蜜去一个不是
旅游景点的地方;去毫无保留的烂醉一次;去看一场能唤起
回忆的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