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画上句号。“大学前大学一场,高中后高中一次”,赴考的900多万考生也许可以卸下重担,稍作整顿再出发。
回眸今年高考,有诸多值得品读的细节。比如权威报告指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与之相对,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高考人数的下降,颇值得解读。一方面,“三放弃”、“洋高考”人数增多,倒逼相关高校增加危机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虽然上大学不那么难了,但上好大学同样很难,“高考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调查显示,我国考生和家长现在都关注优质的一本资源(全国范围内平均录取率仅为8.5%),不足2%考生能考上985高校,这使得高考焦虑比扩招前的1998年还要严重。
高考焦虑确实存在,因为高考仍是不少孩子改变命运的华丽转捩点。这从纷扰一时的“吊瓶班”以及一些励志口号,就可见一斑,“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不拼不搏一生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这些口号虽然有点夸张、极致,但足以让人动容。与此同时,全社会也在呵护这些考生,比如,上合峰会为考生“让路”,北京警方早高峰即出动警用直升机,对市区重点路段和主要路线进行巡逻监控。高考期间,全市消防官兵二级战备,在灭火出动过程中,可以亮警灯,但不能鸣警报。这些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安静和安心的高考。
今年高考被称为“史上最严”,原因在于高考全面适用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加大了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惩处力度,一个例证是“考生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即便没用也将被认定为作弊”。(励志名言 )而各地启用新办法的实际操作中,针对作弊情节特别严重者,除取消高考成绩外,最高可被暂停3年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史上最严”不是坏事,严格是对所有考生而言。加大对作弊行为的惩处,能更好地扞卫高考规则的尊严,也是维护高考公平的需要。
当然,更应该看到,高考结束只意味着一个阶段暂时告一段落。高考结束,是解脱,而非解放;可以放松,不可放纵。毕竟接下来还有面临分数公布、志愿填报、高考录取等,最关键的是,在人生长河中,还有更重要的奔跑。正如着名作家冯骥才说过,“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人生,可以选择散步,也可以选择奔跑,甚至可以选择躺在家里睡大觉。要过上有趣、有用的生活就需要不断奔跑。奔跑,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状态。
高考只是一个驿站,不必停留太久。以奔跑的姿态冲向下一个驿站,才能获取壮丽而有滋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