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她叫包包,1991年出生的香港
女孩。瘦瘦小小、其貌不扬,笑起来却很明亮,像小
太阳一样。
中学退学,来台湾念
大学,回香港从事fashionmarketing两年后,辞掉高薪的
工作,又来到台北
创业。
包包说:有些
事情,二十几岁不做,三十几岁就更不可能去做了。现在做错了,大不了
重新来过。等到三十几岁,就
来不及了。
我想到前段
时间和一个台湾小哥聊起,他一脸鄙夷地说:所谓
社会企业,都是打着好听的名号,骗人的。
我默然。
实话说,我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甚至我以前也这么认为。
②
我一直记得高中时的一件
小事。一个不怎么熟、但彼此
印象都不错的
女生,突然间好像不怎么理我了。过了大半年,因为同上一门辅导班,我们又
熟悉了起来。
聊起
曾经的隔膜,
女生告诉我,我好几次看到她都没打招呼,眼神冷淡,还以为我对她有
意见。
我冤啊,那段
时间,我只是试着走路不戴眼镜而已。没跟她打招呼,恐怕是因为我没看
清楚是她。眼神冷淡、面无表情,只是因为我在
专心走路啊。
③
回到
女孩包包的身上,她原先从事的是fashionmarketing,深深
感觉到这个行业在
制造「跟
社会的矛盾」,
生产着多余的需求。
说实话,我也曾是这样的人。去某一家昂贵的餐厅时,我最
期待的时刻,居然是拍照在
朋友圈里秀定位。
④
我有个很
优雅的
朋友,她
喜欢烹饪、钟情手作,她做出许多让人看着就觉得
美好的干燥花束。
朋友将亲手制作的干燥捧花一一拍下,只为了
自己留作纪念,而不是忙于修图发
朋友圈
等待着点赞和评论。事实上,除了受
朋友之托帮忙推广,她几乎从来不发
朋友圈。
我哑口无言,她俏皮地一挑眉:再说了,就算想让人
知道,在
交往的
过程中,让对方一点一点发现你的好,不也很不错吗?
说到底,我发
朋友圈,是为了伪造出一个比「
真实的我」更好的人。就拿我舍不得删掉的某张照片来说吧,恰巧把我拍得很
漂亮、还用软件磨皮美白过,虽然很美,但跟平常
生活中
别人看到的我已经不怎么像了。
夏天里
认识一个
女生小A,
长相中等偏上,可她
朋友圈里的自拍都是
网红的
样子。大家熟了,午餐后去
咖啡厅,几个爽朗的
姑娘直言不讳道:那些照片真的是你吗?我们完全认不出来了!A为了表明真的是本人,当场教其他
姑娘怎么自拍:要微微侧脸,露出珍珠耳钉,收下巴,
最好微微张嘴可以显得下巴尖。
姑娘们在
咖啡厅
玩自拍
玩的不亦乐乎,小A还邀请长得清秀
漂亮、却从来不发自拍的小Q和她一起自拍。小Q连忙摆手,说
自己不会拍照。
果真,虽然实际上小Q
容貌更胜一筹,可拍出的照片里,小A硬是靠自拍绝技显得比小Q美。
后来,一个
姑娘私下里和我说:照片里再美又有什么用,大家还是觉得她没小Q好看啊。
我深以为然。讲真,没人把
朋友圈里的东西
当回事儿呢。
⑤
文案一字一词都要仔细拿捏,怎样显得
厉害又不像装逼;
别人的评论,要一个一个回,体现和
朋友们的
良好互动;
甚至在评论
别人发的东西时,我也会字斟句酌,极力在共同好友面前展现我们私交甚好;
如果哪一条
朋友圈没有很多人赞和评论,我会觉得非常不安,过一会儿就要下拉刷新一下。
渐渐地,我很少再
认真地看
一本书,往往是随便翻开一页,发条
朋友圈展示我在读这本逼格很高的书,紧接着和评论互动一下,再刷刷
别人的动态,然后就弃书不顾了。
中学
时代我们身边就有一些
低调的
学霸,暗搓搓攒了一堆奖项,学业、
演讲、乐器、甚至是电竞,却从不喜形于色,你若是不问他,他几乎不会
主动提及。
⑥
我不看
朋友圈,有了碎片
时间学ATT,
知道了better在美语里念成bedder,business不是bi/zi/ness而是birz/ness,Betty bought a bit of better butter读出来是Beddy bada bida beader budder,我被语言的神奇深深吸引;
我不再精
心修图发自拍,而是在
网络慕课上跟着敖幼祥
老师学画四格漫画,设计出几套漫画表情,让
自己画出的小猫戴着和我一样的圆乎乎的眼镜,
心里
欢喜得不得了。
当有一天,我发现
爸妈了解我的近况,是通过私聊,而不是通过眼巴巴盯着我
朋友圈里的动态时,我真的觉得,我过得比以前,更让我
喜欢了。
停用
朋友圈,对我的
社交有什么负面
影响吗?说真的,我暂时还没看出来。可以公开展示给所有人观览的内容,大多数时候,其实无关痛痒。
而我所珍视的
友谊,是能够彼此
分享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
心绪。
⑦
我更
希望,我发
朋友圈,是因为确实有
喜悦或
心事,自然而然地表达,而不是为了凹出一条
朋友圈,吃土一周只为去一次可以
炫耀的餐厅秀定位。
⑧
你为了让照片里的下巴稍微尖一点而修图半天,其实
别人完全看不出
差别;
你觉得
自己做了件了不得的事赶紧发
朋友圈广而告知,其实
别人滑过了就忘了,根本不记得你发过什么;
⑨
包包的小
太阳,靠两种方式盈利:一是做民宿,接待背包客;二是办活动,和
艺术家
合作,办展、开课程等等。
他们还办了一个禅绕画课程,有十几个人参加,大多是二十到三十岁的
女生。一堂课持续四个小时,这堂课对她们而言,是一种
心理疗愈。大家都沉浸在做禅绕画的
过程中,没有人
需要用
玩手机刷动态来打发
时间。
包包说,我们应该用逻辑去
思考,
考虑「好不好」而不是「该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