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
朋友和我
微信聊,说
自己去南昌出差,本来日程
安排得很紧,但为了见一个十年未曾见面的老同学,特意推掉一场讨论会,赴一场
友情之约。除去刚见面时略显激动的十几分钟,将近两个小时的饭局,她都处于“
精神紧张”
状态——几乎每句话说出口之前,都要想想会不会
伤害老同学
敏感的神经。
比如,老同
学问:“你家的
房子多大啊?”她答:“不大,110平的三居。”老同学就来一句:“
北京房价十万一平,你这都千万
富翁了,我们现在一家四口也不过挤在80平的老
房子里。”
比如,老同
学问:“平时你们都带
孩子去哪儿
玩啊?”她答:“
孩子4岁,也就近处走走,台湾香港泰国新加坡转转。”老同学来一句:“都是出国游啊,我这连护照都没办过的人真是觉得
对不起孩子啊。”
比如,本来说好东道主她来
埋单,看到服务员递过来的结账单,“有了
孩子很少出来
吃饭,这一顿饭没见多少菜,就快顶我半个月的
工资了”。
一来二去,
朋友觉得有些无话可说,因为无论她说什么,那老同学总把
自己贬得有点不堪。事实上,
朋友的这老同学
生活的挺滋润,她是一家四口挤在一套80平的
房子里,但另有两套
投资房没说;她是基本上不外出
旅游,但
原因不是没
钱去,而是她本身就对
旅游没半点
兴趣,读
大学时就是有名的宅女;她是很少外出就餐,但她老公本就是某知名
酒店的中餐大厨。
大学时,这
朋友虽然和这位老同学好到可以穿同一条裤子,但十几年的光阴,已让她们两个有了巨大的
鸿沟——你谈你的
理想情怀,她说她的家常里短,俩人无话可说,你们之间除了追忆往昔,只剩下尴尬无言。
2
我们俩
最好的时候,几乎成了连体婴儿。哪个同学想找我们其中的一个,只要问问另外一个就可以了。
她身体不
舒服,我去食堂打饭回来给她吃,然后给她洗碗;我来大姨妈,她帮我洗衣服。她失恋,扑在我怀里嚎啕大哭,我
心里默默把那个负
心男的祖宗十八代
问候一遍;她十一放假回外婆家,不
放心我一个人在宿舍,带我一起去她外婆家小住。
她去见半生不熟的老乡,我不
放心她单独前往,陪她坐出租车去“龙潭虎穴”以确保她的
安全;我痴迷上网,
任性通宵去聊qq,她坐在我身边整夜不曾
离开……
直到如今,敲下这段文字,我们之间的
曾经,还会让我湿了眼眶。只是,我以为可以一生一世的
友情,却在某一天冷若冰霜。没有争吵,没有过节,处同一屋檐下,却形同陌路。有几次我想同她说点什么,回应
永远是“嗯”“哦”“好”“行”。
直到某一天,看到
梁实秋在《送行》中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突然
明白:“有些
事情的
改变,根本找不到
原因”,才对这段
友情的
结束释怀——就如同
喜欢上一个人没有
道理一样,想疏离一个人,很多时候也没有缘由、不分对错。
自此,我渐渐
习惯了
生命中的人来人往。有人和我热络,却不让我看她的
朋友圈,我可能会问个究竟;但
如果有人把我删除或直接
拉黑,我从来不会追问:前者可能存在误会,而后者直接表明了不再往来的
姿态。
3
一个
女生看我们聊得很high,直接来一句:“你们把话都聊完了,见面聊什么呢?”
如果一场见面,不是“相谈甚欢”而是“绞尽脑汁”,基本上就没有下次了。
对于我们终将逝去的
友情,伤感自是难免,但“好走,不送”的豁达才是我们要
修炼的终极
目标。他们虽然不再
参与我们的
未来,但那样赤诚地照亮过我们的过去,让我们铭记初识的
幸福、
长大的痛楚。
就像宫崎骏说的那样:“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
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
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