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可慧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能
看透一个人,哪怕
看透一件事,就是一种
本事。想着
人生就是一场按图索骥,把想看的、想走的都过去都
回味,在羽翼渐丰的
世界里,便有了山高
水长的积蓄。
可是若干年后,才发现,
真正的
成长,是一场去粗取精的展览,把看懂的、
看透的埋藏,在
人生巨大的
加工厂里,研磨出的一切才叫阅历。
✥
22岁那年,第一次去实习单位。
年轻又气盛,背着双肩包,蹬着
高跟鞋,化着与
年纪并不相称,学着察言观色,也学着
成长。因为是跑广告,所以跟着师傅在
城市的每一个
角落走南闯北。
那时的我,总是以为要竭尽
全力地表现
自己的一切,表现
自己洋溢在脸上的胶原蛋白,表现
读书人的点墨诗书,也表现
自己的那一点点
聪明。
师傅是一个话特别少的人,我之前一直很难想象,一个甚至于有点
内向,也不是太
擅长交际的人,是怎样一笔一笔拿下大单的,但你看到他
工作的时候,像是真空了一样,看到他谈判的时候,礼数周全,忽然也
明白了。
我和他一同去谈判的第一笔,是一个小型的展销会。我们赶了三套设计方案,到达主办方的时候,刚落座,经理似乎提不起劲,一直看
手机。我看着干
着急。其实,每一个行业都一样,见人脸色是
职场必须
学会的事。人家对你有
礼貌是人家的
教养,但你能不能
忍耐是你的
修养。
几番寒暄后,师傅说:展销会前,你们一定
比较忙。我们设计了三套方案,小谢你送到经理手上。经理点点头,还是有一点点
心不在焉。
我把资料拿给经理,补了一句:经理,我们这个方案做了很多天,里面有一些非常吸引人的
细节,经理不妨仔细听下。
师傅看了我一眼,笑了笑。
师傅说完的时候,我的背脊一直在冒冷汗,脸红得根本不敢抬头看他一眼。
✥
一、
面对对你有
兴趣的客户,可以尽可能把
事情说细致,甚至可以天南
海北地聊。
而在接下来的短短两个月内,师傅依旧连续两个月是全
公司的业绩
冠军,据说,一年内,师傅几乎包揽了全
公司四分之三的月度业绩
冠军。
我们实习
结束的时候,
老板给我们送别,他也提到了我的师傅,他说,我不
知道你们
以后有多少人会从事广告业,但无论什么时候,你们都要知
世间,而不烦乱于
心,懂人世,而不
随意说穿。这点,大雨(我师傅)是我们这里做得
最好的。
✥
我的
朋友老韩,是一个
公司的HR,我们有一次一起探讨过“什么样的人,
老板最舍不得”,老韩说,
公司裁员的时候,
领导首先会
考虑把三类人留下:一、手上有足够
资源的人;二、有足够
背景的人;三、人机灵但话少的人。这三类是不分先后的。
第三类人,他们甚至出身非常寒微,也可能不如那些
喜欢抛头露面的人那么吸引人的注意力,但这一类人有一个特点,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聪明也
稳重,是
领导最不愿意亏待,也是
企业最
需要的人。
2.
如果不那么称
心,
如果不那么如意,可以说,但不要把所有的挖根究底都晒出来,在相看两厌的
世界里,又何必补刀,也不欢而散。
✥
有一句话是:我们花了两年
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
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
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
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
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
说话,一生学
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
心乱
心静,
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