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大学毕业,我是该在京闯荡,还是回乡进体制,哪一种比较好?
但如果你来咨询我的意见,我会告诉你:去大城市,去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去市场化最普及的地方。因为,那里自由多,机会多。
我在体制内呆了多年,深知小地方+体制内,对一个年轻人的束缚有多厉害。
当时在县城中学,月薪3000+,永远上不去,也下不来。而教了一生的老教师,薪资也不过翻了一两番而已。
也就是说,你卖力与否,优秀与否,一辈子,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一生都困在四位数里,却要你用半生的激情、斗志与可能来交换,想想也真是亏得很。
可是,当你走出体制,从市场中拿钱,按劳分配,按价值分配,境遇会有什么不同呢?
以朋友圈的几个友人为例。
A离开体制,做IT,薪资是原来的几倍。
C离开体制,做新媒体,薪资是原来的一百倍。
没有一个离开体制的人,是混得比原来差的。
也许有人要说,你举的这些例子里,主人公都是很有本事的人,我又没本事,哪里来的机会?
对此,我想说:1,没本事在体制内也会混得不好;2,在本事均等的情况下,机会当然是大城市比较多。
小地方重人情。
重视市场,权力的成分就被削弱,裙带关系的权重会被减轻,你会得到最少的控制,最多的自由。
在这种地方,你就可以依照契约与规则,创造商品或服务,来赚自己的钱。
同时,自由会带来竞争。它会推着你前行,不断地提高服务,创造更好的商品,回馈给市场。也就是说,它会逼着你成长,而不是纵容你堕落。
但在体制内呢?
一个在事业单位工作了10来年的人说:想想真是吓人,工作半辈子,本事没学到,能力没长进……庸碌辛苦,真没什么太大的意思!
最令人难受的,是体制内盛行的观念。
印象特别深的是,当我工作时,父辈们就一直教我:要学会做人——逢年过节要给领导送礼,要多请领导吃饭,领导有需求不要拒绝,不要管它合理不合理,不要和同事们起纷争,能避就避,要夹着尾巴做人……
那时我觉得,体制内真是没劲啊!
那种“领导说了算”、“想那么多干嘛,开心就好”、“今晚三缺一,你们谁来啊” ……等得过且过的氛围,会让你慢慢地,也消融在其中,失去进取心。
有人说,清闲的工作,不是刚好可以拿来充电吗?
其实不太可能。
在无压力、无竞争、无激励的情况下,你会觉得,不学习是正常的,反正有饭吃;不努力是正常的,反正有钱拿;不思考是正常的,反正有班上……因此,慵懒和落后成了一种必然。
你就这样浪费着时光,一不小心,就到了中年,然后又将这种落后观念,传承给你的孩子。
有一回,参加一个酒席,一领导坐首席,以一种不可商量的、“老子就是真理”的口吻说:“我女儿马上大学毕业了,说想去深圳,说什么那里机会多,我就说,你要去深圳就别认我这个爹,赶紧回县城来,女孩子跑那么远,搞那么辛苦干什么,就应该呆在父母身边,再说了,又不是没饭吃,没房住……”
众人称是。
有时候很庆幸,我只花了几年时间,就摆脱了这种陈腐观念,坚决地离开。
离开之后,生活焕然一新,金钱、机会与自由,都开始来到生活里,而在存在感与幸福感上,也有了一种更确切的“我活着,我无悔”的感恩之心。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个必须有!
进体制,并不意味着一生安稳,清清闲闲过一生。
而正在发生的危机是,你在体制内消耗过久,解决危机的能力,正在不知不觉弱化。
当政策来一次大洗牌,当时代来一次大换血,就像九零年代的下岗潮一样,你能否在风起云涌中屹立不倒?
一个律师朋友,也是体制内人,但是,一直都有离开之心。连续几年,苦心孤诣地自学法律,考了证,开了事务所,到如今,业绩与影响力都很厉害了。
前几天,他和我说:“今年我就会离开!”
我问:“不要铁饭碗了?”
今年五六月份,她离开体制,创立了自己的社群和媒体,活得又自由、又富有、又自在。
是啊,当你拥有出色的技能,走遍万水千山,你也不愁吃穿。而时局无论如何动荡,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生财之道。
因为,一旦进入,往往难以回头,一生就成定数。
你不知道明年命运会给你什么惊喜,不知道后年又有什么际遇,十年后,又会有什么奇迹,在犒劳自己的努力……情节变幻莫测,更像一部永不剧透、永不停播的冒险游戏,一关闯完,你升了一级,再闯一关,再升一级……等到某一天,你举剑四顾,发现自己金甲著身,武功卓绝,已然成为昔日自己所艳羡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