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

在卸掉所有标签之后,你还剩些什么?

时间: 2017-09-28阅读:

作者:芊芊

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其次,看标签。从CXO到富二代,从明星到网红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人有几分敬意,都来自于他拥有多少标签

因为标签的背后总是有太多现实意义,一旦你被打上了某个标签,就意味着身份、地位、财富人脉等等一系列资源接踵而来。

于是,人们为了能贴上某个标签,一次次地前仆后继,肝脑涂地。而这,已然成为了彰显自己成绩的最优方式。

从本性上来说,人们大多乐意相信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自身能力使然。所以,久而久之,人们常常会模糊掉自身和标签之间的界限,渐渐以为附加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如此,便轻而易举地产生一种错觉:原来我是这样金光闪闪。

而只有临近失去这个标签,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可能随之失掉所有光环的时候,才会突然醒悟,原来它对自己意义是如此之重。

所以,才会有很多位高权重的人在临卸任之前铤而走险、晚节不保,还有很多曾经辉煌而后陷入低迷的人想尽一切办法,搏出位。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形容查尔斯的伟大时曾说,“我说的伟大并不是那种官运亨通的政客或者战功赫赫的军人所能得到的,那些人的光环来自他们的职位,而非自身的本事;等到时过境迁,他们将会变得微不足道。人们常常发现,离任的总理原来只是个能言善辩的口舌之士,卸职的将军也无非是个软弱可欺的市井之徒。”

标签既是由外界来认定,就一定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这样的改变之下,一个人身上标签意义越是大于个人,就越容易形成反差。

既然你终会卸下所有外在的标签,那么,在此之后,你还剩下些什么?

很多人都因此陷入了迷茫,我们的父辈便是例证。

那是一代被教育牺牲小我,为集体奉献的人。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将工作视作生活的全部意义。他们可以为了工作没日没夜地加班放弃所有的业余生活

然而当到了退休的时刻,一个个都忽然了眼。没有了工作生活就好像失去方向

很多人都要为此度过一段漫长的适应期,才能习惯每天和工作相比“无所事事”的状态

当卸下所有的标签,你才真正还原到了最初始,亦是最本质自己。此时你还能拥有的那些,才是你个人的意义价值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你的思维方式。

譬如思维的固化程度。

同样是缴费这件小事,有人始终愿意到银行营业厅去现场办理。往返路程、排队再加上办理的时间,有时甚至需要长达半天。而有人就懂得下载各种便民的程序,在家一键操作,既省时又省力。这便是所谓生活质量差别

再譬如思维的条理性

就拿做饭来说,有条理的会提前准备好一切原材料、工具以及调料,并且可以规划出制作时间的最优解。于是你会发现这些人三下五除二,一顿丰盛的大餐就出锅了。可是有的人,却时常是到了要炒菜的时候,临时又发现缺这少那,做一顿饭,恨不得鸡飞狗跳。

那个最原始和本质自己,一定脱不开生活中的琐碎和繁杂。然而,恰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需要极大的智慧方能应对自如。

其次,你能否接纳自己

很多人不敢脱下标签,迷恋这层光环,其实源自底不愿接受那个最真实自己

就如同一个常年依赖化妆的人,早已经认定了自己上妆后的样子,是断断不愿以素颜示人的。因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自己清楚地看到,真实模样有多么丑陋。

你越是不敢直面自己真实模样,尤其是缺陷,就越容易陷入虚荣和佯装。

于是,有太多人用自负来粉饰自卑,用孤傲来掩盖敏感。可是,能骗过别人,却骗不了自己绝不会因为掩盖而减少丝毫。

你瞧,那个外表清冷至极的玲,里其实永远都是小时候被问及要哪样东西时,先要考虑对方是何用意,怎样选择才会讨人喜欢的小女孩

更是那个因为害怕受伤而畏惧社交最后只好在独居中,靠挥霍物质来填补空虚寂寞女子

我始终认为,人在情绪上的一切烦恼,最终都会归于同一个答案:你能否接纳自己

只有真正能做到与自己和解的人,才有可能收获情绪上的安稳,还有坦然

第三个,还剩下好和特长。

好与特长之间的差异在于:好更偏重自我享受平与否并不重要,自得其乐才是关键;而特长则意味着你掌握的这项本领,已经具备了变现的可能。

二者的共同点,是它们统统不依托外部而存在,不会随着标签的削减而丢失,而是始终捆绑在自己的身上,并且能够持续取悦自己

当你不再追求标签,不需要向外界证明什么的时候,自己感受便成为了最重要的事。

取悦自己是一种能力,它决定了在没有应酬和聚会时,你是否愿意纯粹为了自己味蕾的享受而花费些精力财;在工作目标任务之余,你是否乐意为了精神上的充实而去聆听一次有意义分享

这些事在经济上也许不会给你带来收益,甚至很多纯粹就是成本,但是,它们却左右了你快乐的程度。

当我细数完标签之外的剩余,便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所有的标签都是指向外的,它们代表了成绩、认可、荣誉;而所有卸掉标签之后的结余,思维方式、接纳自己好特长,统统是指向内的,它们代表了你的平和、愉悦。

不可否认,我们只要还与外界发生联系,就会需要标签。很多时候,那些结余下来的沉淀,往往都是与标签长期互动的结果

其实,你从标签自己的身上转换和搬运的东西,便是成长的痕迹。你转换得越多,越快,就意味着能力越强。

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对标签渴望确是再正常不过的理。

只是,在你追求标签之余,适时思考一下:当你不再是某某单位的员工、谁谁的伴侣子女,在卸掉所有标签之后,你还剩些什么?这或许能够帮助你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文标签:标签
查看更多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