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某学院宿舍的一女生座位、抽屉、床铺上都被泼满了墨水,场面惨不忍睹。而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位女生反对室友养猫而遭到的报复。
网友纷纷感谢曾经舍友的“不杀之恩”,并且对这位室友的做法表示难以理解与谴责。
很难想象,一个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的人,竟然可以做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来。我相信,更多的室友应该都有这样的认知:绝不乱碰其他人的东西;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需要早出或晚归的,也一定做到尽量安静,不打扰舍友…
因为同理心,大家都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而这位泼墨室友,明显就是典型的缺乏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就是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方式。而能够换位思考的人并不多,“同理心”作为一种稀缺的能力与品质,拥有它,就更有竞争力。
2
简单的例子,在街边看到一个年迈的卖花奶奶,许多人就算不需要花也会特意去帮衬,希望老人能够早点回家。因为人们都会在奶奶的身上联想到自己的长辈:如果是我的奶奶这样,我该有多心疼…
相反的,同理心的缺乏是大多数具破坏性的暴力行为的根基——事实上,就是我们所有称为“恶”的事物。
因为对受害者缺乏同理心,使得许多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有可能发生;对于其他人类群体缺乏同理心,使得战争有可能发生。
缺乏同理心的人能够无情地对待其他人,受害人只是能用来满足他们欲望的工具。
3
其实,我们可以试着通过以下这几点着手:
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又要如何体会别人的感受呢?
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体会这些感受的状态。
尽可能的保持冷静,不要让自己的情感信号对理解别人造成干扰,以便接受别人微妙的情绪信号。
认真倾听对方的感受,你才能开始体会他人的感觉,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
④学会察言观色
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做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而且也体会了他的感觉。
举个例子:
A说:我被困住了,这个地方很黑,我受不了。
要让对方明白,你感同身受,自己并不孤独。这样短短的一句话,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安慰,而我们永远都不能忽视,给予他人的温暖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力量。
时代的洪流冲击我们的生活,每一个元素都在不停的裂变,催生出新的力量,而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唯有具备同理心,在不断关心别人生命和视角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启迪自己。
4
1793年10月16日,玛丽皇后被判处死刑。走上断头台后,玛丽皇后不小心踩到刽子手的脚,因此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句,也是至今让法国人民脸红又心疼的一句话:
Monsieur,jevous demande pardon,Je ne I’ai pas fait exprès.
先生,我请求您的原谅,我不是有意的。
尽管她一生颇受争议,但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她也能细腻的感知他人痛苦,并对自己的过失感到歉意。这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高贵而令人动容。
同理心的内涵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文化自觉与良好修养,并散发着理性光芒。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双方关系,使情感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