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面试了很多
技术人员,其中不少之前的
工作履历还不错。但是,因为他们之前的
创业经历,我并不能发offer。
你觉得产品不好,
营销不好,那么你觉得从产品和
营销上可以做哪些改进?你和产品、
营销的
负责人谈过吗?
所以我通常还会问
最后一个
问题:“你当时为什么
决定去
创业呢?” 因为我想
知道,是什么诱使这些候选人做出了
职业生涯的重大
牺牲。可惜的是,
答案五花八门:想
勇敢尝试的,想帮同学和熟人忙的,之前
领导叫
自己一起的,其他人给画了一张大饼…… 只有极少数人能回答“我想
清楚了,我就想做这件
事情”,这种
答案是要加分的。
不要以为这只是“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那么
简单,更不要
天真地以为靠制度就可以保障
自己“同享福”的权益。而且退一步说,很多时候大家还没到享福的阶段,就已经因为
计较彼此对患难的
承担“不
公平”而分崩离析了。这种
计较未必只源于他人,
自己身处煎熬之中会是怎么表现,只有亲身
经历了才
知道,谁也不能预知。稍好一点的情况是,虽然度过了最
艰苦的时期,大家没有撕破
脸皮,
内心却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长期来看这种
心理状况并不
健康,
自己生活也不会
快乐。当然,
如果你
自己极度认同
创业目标,或许能
避免这种
风险。
即便它们不能
保证你怎样能
成功,起码能让你
知道怎样做不会
成功。“辛
辛苦苦把产品做出来,却根本找不到用户”这样的
悲剧,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我们
作为后人应当尽量早地发现,尽量早地
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