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他进入了
世界知名的IBM
公司,在纽约总部的研究院
工作,那年他刚好26岁。
刚进入IBM的时候,虽然他有着美国普林斯顿
大学计算机博士的学位,但是在
人才济济的IBM,他也只是个最普通的研究员。在他之前,整个研究院里只有一名华裔
高管,而且是做了15年才勉强做到了二级经理人。当时就有很多人告诉他,华人在IBM研究院里最多只能做到二级经理人,根本不可能进入核
心领导层,然而他还是
义无反顾地留在了IBM。
生性桀骜的他,深深
知道,在IBM这样美国味很足的
公司里,
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融入他们。他一
开始便
决定每天都和那些美国
员工一起吃午饭,
了解他们的
生活方式和
习惯。由于
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是很地道,他更是下班之余
苦练口语。
慢慢地,那些美国人都
开始把他当成“美国人”了。
由于他在
电脑方面的独特
天赋,1971年,不到30岁的他被派到硅谷创立西部
电脑研究
部门,组建了一个几乎全由名校博士组成的60余人
团队。他们将EdgarCodd的理论和
自己对软件要
适应人和
企业需要的
思维结合起来,经过5年不断地研发,
成功地发明了
电脑关系数据库系统结构查询语言SQL和必需的相关运行系统。其中他带队的一个
重要的
项目导致SQL(
关系型数据库)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来全球
计算机软件应用
影响深远,可是当时IBM
部门拒绝他将SQL产品化的
建议,而且研究院的
领导也不赞同这个方案。
他于是让科研人员把发明写成论文公布于世,
希望可以引起IBM的重视。
1981年,IBM觉得
时机成熟,推出
自己的SQL产品时,曾轰动一时。随后他
开始主管通讯软件业务,他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软件
重要性的时候,预见到软件的
光辉未来。并推动
改变IBM过去将软件
作为硬件附带赠送品的商业
模式,开创了
销售IBM通讯软件的先河,不但为IBM创下很可观的营业收入,也间接
加速了软件
作为一个产业的
发展。
他就是刘英武。IBM有史以来最高华人
高管,是华人在美的最杰出高科技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洗手间”事件也一直被IT业的精英们津津乐道。可以说,因为
老板的
支持,才让他的SQL产品化的
建议得以采纳。要不然到现在他可能还只是个普通的研究员。能够
成功的人,必然是善于发现并且抓住
任何有利
时间的人,即使是“洗手间”
时间也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