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说的是:一个资质平平,但生活快乐的女孩,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3个朋友都是特别上进的人,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快乐是不是真的正确。
我们所处的社会,一直都在标榜着“上进”,没有上进心的人就是loser。
前段时间回母校,和学长L一起聊天时,才得知他现在陷入两难的局面。
公司准备降薪,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接受降薪,要么就辞职走人。
当年,他们那届毕业时,我们都在羡慕L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工资是同期毕业生中最高的,行业发展前景也相当不错。
不过也就几年时间,剧情居然反转了。
当初L进这家公司的时候,托了一点家里的关系,才得到了现在这个悠闲工资又高的工作。
后来,公司上层改革,进行人员重组,决定降低人资费用,第一批拿来试水的自然是这些工资高可替代性强的员工。
况且,现在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活力四射,对待工作又充满激情,自然成了最优秀的替补队员。
“如果辞职的话,可能再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了,我现在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L诉苦。
事实情况确实如此,现在这个社会,一劳永逸的金饭碗根本不存在。
每年毕业季的时候,都会出现一批一批的优秀毕业生,你即使想要维持现状,也需要用上进心来支撑。
是这个社会告诉我们:普通人只有拼命奔跑,才能勉强留在原地,不被后来者拍死在沙滩上。
2、追求更好,是人的本性
朋友小W通过高考从小县城来到魔都,当年她大学毕业的时候,面临了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到底是回家乡的十八线小县城工作,还是待在魔都继续打拼?
小县城的房价和物价不像魔都那么夸张,努力工作个几年咬咬牙勉强付得起首付。
最可怕的是,如果在魔都打拼了几年,最后发现魔都并不适合自己,那时候再返回家乡,不就是等于从零开始,这样的风险真的承担的起吗?
虽然工作压力巨大,加班是家常便饭;房价太贵,连个厕所都买不起;以及更隐形的阶层固化现象.....
但她还是被内心那一点点的上进心给说服了:年轻的时候过得安逸,中年的时候想改变就来不及了。
最近有一篇火爆朋友圈的文章,道出了很多在京工作外地人的生活现状。
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很多新闻和报纸,都在说近几年逃离北上广等大城市的现象。
可是看看我们的身边,虽然有人在吐槽大城市的生活压力,但是真正逃离的却没有几个。
为什么?
因为向上看,抬头看是人的本性。
有一部很喜欢的日剧,叫做《东京女子图鉴》,说的是小县城出身的女主,一心想扎根于东京,一步步向上爬的故事。
直到她在乡间小路遇见自己的高中老师,她才一下子明白过来:虽然有时候在大城市的生活很辛苦,但是她一直是甘之若饴的,她想要的,只有大城市才能给她。
因为当你能在一个美好的平台实现自己时,你并不甘愿回去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兵。
但我们总会发现,生活中活得最累的,往往是那些上进心很强的人。
深夜加班的是他们,节假日给自己充电的是他们,旅途中想着各种方案也是他们。
昨天看奇葩说的时候,辩手颜如晶的辩论,直戳我的泪点。
她说她现在是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感觉非常好,给了她很多甜头,但是到后期,她发现上进心其实是没有尽头的。
当她得到了奇葩说第一季亚军时候,她很难受,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上进。
“我很害怕上进之后的结果,自己这么努力了,仍然失败,我害怕面对这个结果。”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相似的体验。
我们处在竞争的环境中,所有的上进,无非都是想要求得一个好的结果。
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瓶颈和局限。
记得高三最后半年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徘徊在125分左右。
我父母说:试试看多做点有难度的数学题。
我每天都在深夜刷数学题刷的生无可恋,可是每次数学成绩一下来的时候,总是能打破我的预期。
最后我得到了这样的评价:你怎么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啊,再高几分又不难。
但他们不知道,那时的我已经很拼了,125分对学霸来说可能是发挥失常的结果,对我来说,却是拼命挣扎着保持的顶端。
那么,当我们面临瓶颈的时候怎么办?
学着去接受它。
我们从小到大的接受的教育,都是要求我们去争第一,所以往往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
一味地死磕自己,寻求一个好的结果,倒不如在做事的过程中,享受事情本身的乐趣。
我记得蔡康永说过一段话:没有上进心,我不会说是过错,但是我觉得肯定会错过很多。
深以为然。
大学时代是我最没有上进心的四年,在宿舍追韩剧,逛淘宝点外卖的日子,是真的很舒服。
但走出校园的那一瞬间,我才明白:我错过的东西远比收获到的多。